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天地 > 校友风采 > 正文

优秀毕业生吴祖太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28 15:02:12 来源:

 

                                                                                             

吴祖太(1933年2月~1960年3月) 河南省原阳县人。1950年考入省立郑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水利科,1952年水利科并入黄河水利学校,1953年7月毕业分配到安阳专署水利局工作。1958年12月安阳、新乡两专区合并后他转入新乡专署水利局,同年调到林县水利局,在南谷洞水库工地负责工程设计和技术指导。家中多次写信要他回家完婚,因忙于工作,他都婉言回绝。直到1959年春节未婚妻薄慧贞(淇县淇高村小学教师)到水库工地看望他,工地领导才为他们举行了婚礼。新婚不久,他妻子带领学生为铁路路基清除垃圾杂草时因抢救一名女学生不幸牺牲,他忍着巨大的悲痛,全身心地投入到水库建设中。1960年2月7日林县引漳入林总指挥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工程技术指导股副股长,负责红旗渠设计工作。为了尽快绘制出施工蓝图,确保工程顺利动工,他每天顶着满天星星出发,不畏艰险,爬山越岭,实地勘测,几乎天天吃饭不照时,工作到深夜,眼熬红了,人累瘦了,从不叫一声苦。经过精心设计,他很快拿出第一本蓝图《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书》。

红旗渠要通过山崖河涧,地形地貌十分复杂,他和同事们一起解决了许多难题,设计出一些切合实际的建筑物。如:青年洞一段,原拟绕山挖明渠,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经过反复考虑比较,他改进设计方案,采用凿隧洞,让渠道通过天险绝壁(青年洞现是红旗渠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在总干渠跨越浊河的地方,他昼夜思考,拜访附近山村老人,掌握河道地质基础和水文资料后,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科学地、独创性地设计出“空心坝”,让渠水从坝心通过,河水从坝顶溢流,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矛盾。渠首拦河大坝挖了1米深,被水淹没,吴祖太赶到工地,经过实地勘察,亲自试验,提出以宽代深,将基础宽度由3米改为6~7米,解决了施工困难。当他发现王家庄隧洞有几处裂缝,当即和民工研究防险办法。为保证施工安全,他提出改变洞型,把“口子”(单孔)洞改成“鼻子”(双孔)洞,洞中间留个梁,这样既能缩小洞顶跨度,又能确保隧洞更加坚固。

1960年3月28日下午,他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出于对人民群众安危的高度负责,他与负责安全的李茂德深入洞内察看险情,不幸洞顶坍塌,他为红旗渠的建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噩耗传到县委,县委书记杨贵痛心地流出了眼泪,立即成立治丧委员会,召开追悼大会,沉痛悼念这位为红旗渠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县委决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66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吴祖太热爱山区水利事业,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胆大心细,任劳任怨,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于社会实践,他在工地上与民工一样吃野菜、树叶,经常抡锤打钎,注意倾听民工意见和要求,把图纸上民工看不懂的“BM”英文字母全部改成大家能认识的中文。他牺牲后,广大群众一直深深地怀念着他,红旗渠特等劳模、除险队队长任羊成说,他牺牲一年多了,民工们提到他都还是泣不成声。杨贵同志在他的回忆录《红旗渠建设的回顾》里说:“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吴祖太,是当初红旗渠工地少得可怜的科班出身的工程技术人员。1958年修南谷洞水库,负责设计,不知疲倦,解决了很多工程技术难题。小伙子长得很英俊,高个子,在工程技术上是挑大梁的,因当时饥饿,他去外边跑测量,中午吃饭,一两白面的小包子吃27个,我对他的印象最深。当王家庄隧洞施工出现塌方时,他明知有危险,为了民工安全施工,和姚村卫生院院长李茂德一起入洞察看,不幸洞顶坍塌,两人光荣牺牲,当时吴祖太27岁。”他牺牲后,林县领导动员办公室人员李合锁认作他母亲的义子,每到农忙及逢年过节都要到原阳老家去看望帮助老人家,直到她去世。现在林县红旗渠展览馆里有吴祖太的照片和事迹介绍,《红旗渠志》中有他的传记。

 

河南省开封市东京大道1号 邮编【475000】 电话:0371-23658086

开云竞猜(中国)官方网站—水利工程学院 学院邮箱:slgcxy@yrcti.edu.cn